首页 >> 智慧大师
一位传奇科学家与他的万年钟
作者:高延健 @ 2001-01-12
一位传奇科学家和他的万年钟
高廷健\编译
公元12000年,游客们抵达地球上某处荒漠时可以看到远处巍峨山顶上的一座小小建筑。看似不远,
抵达那儿却颇费周折,地面无路可通。他们先跟着标示步行,然后进入岩洞,在迷宫般的地道中攀登到悬
崖。从窄窄的通口挤身而出后,游客们发现自己已置身于一个机械装置中,原来是座巨大的竖式建筑。再
顺势往上攀缘,眼前蓦然一亮,灿烂的阳光迎面扑来,游客们到达建筑物的顶,抬头望见巨大的圆盘形物
体。聪慧的游客们马上意识到这是座钟。钟盘显示出历日和历年,下方铭刻着:公元2000年造。
万年钟。一件历经一百个世纪的文物。
1999年,一位叫作希里斯·丹尼的传奇科学家为纪念千年之交而设计了这座钟。该钟每年“滴答”一
次,每千年鸣响一次,准确计时一万年。万年后钟能继续运转,但不能保证准确性。
现年四十二岁的设计怪才希里斯,从小就显出不凡天赋。他十二岁时就用电线和电池组装出能自动敲
门的玩具。在麻省理工学院就读期间,他用拆卸式玩具搞成一台能工作的计算机。在校期间他还构思出多
并行计算概念,使成千上万台微机立刻进入工作。后来他就此开办了一家称为“思维机器”的公司,专门制
造这种超级计算机。他梦想有朝一日能设计出有思维意识的机器。
九十年代初希里斯突发奇想:设计制造万年钟。两件事情触发了他的灵感。其一是日益加快的计算机
速度。尽管他使用着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计算机并试图设计新的处理机以获得更快速度,迫使他把不少精力
集中在毫微秒上。奇怪的是他却想到速度最慢的机器。希里斯认为:世界一味求快并不完善,他也需要
慢。其二是千年之交。人们都用倒计时即时间的减少来计算未来。2000年马上就要到了,仍然鲜有人
考虑下一个千年。这使希里斯感到震惊。他认为万年钟能平衡人类自身价值、对抗硅速竞争、延伸时间深
度。
希里斯的设计意图披露后,公众反应之强烈出乎他的意料。个人和基金会的捐助纷至沓来,不少管理
权威、高技术专家、社会名流都对万年钟表现出浓厚兴趣。希里斯耗资五百万美元设计出高八英尺的原型
钟。这是一件揉合了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和现代高技术特征的作品,即便是九十世纪的人类学家也不难对其
加以识别,而且能讲出其运转原理,还能指出其产生于何种文艺时代。
从万年钟的关键部件和主要功能上不难看出希里斯独具匠心的设计。其中一个“比特加法器”组件特别
富有创意。这是一种精心研制的数字技术器件,是无芯片计算器的心脏,用以计算时间的度量,可以连续
工作数千年,使希里斯能够把人类公历独有的特点编程于钟内。
钟摆由三个二十二磅的金属钨团组成,每分钟旋转一次。
太阳能触发器系一种石英透镜,用以聚集阳光纠正走时误差。
机械计算机用以调节润年。
报时器每千年鸣响一次,钟声由音乐家伊诺·布赖恩设计。
人们所关注的万年钟的动力,设计得多少有点出人意外。起初,希里斯考虑万年钟应自动上发条。一
种特制的条形金属随昼夜温差而膨胀收缩,所产生的能量足以使钟永动。后来他改变初衷,要求每年人工
上一次发条,并作为整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发条其实是一枚重锤,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缓缓下降,
所产生的力使钟走动。重锤落下时间为一年,然后由管理部门派员把其复位,即“上发条”。如果缺少人的
参与,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对其关心程度就会减弱以致消失。希里斯如是说。
对万年钟持否定态度的也不乏其人,物理学教授兼科幻小学家本富德就是一位。他攻击希里斯是“狂
人”,是在“玩弄世人”:到公元12000年地球上是一片核废墟,那里还有什么钟,怕只有少数人能乘太
空船逃离(真不愧为科幻小说家——编者)。
事实上万年钟的影响已远远超出希里斯的估计。钟拨动的不仅是时间,更拨动了人的心灵和智慧。科
学家们在万年钟启示下开始考虑如何长期保存人类文明遗产,其中如存储在软盘硬盘上的大量数字信息,
能象万年钟一样延续到公元12000年吗?
责编 李 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