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社区
陈寅格、李审言与牛衣对泣
作者:陈麟德 乔 木 @ 2001-01-19
陈寅格、李审言与牛衣对泣
陈麟德 乔 木
牛衣对泣,是一个成语,典出《汉书·王章传》,说的是西汉时的王章家里非常贫穷,年轻时在长安
大学求学,与妻子住在一起,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有一次,他生病,没有被子,只好盖用乱麻和草编织
的像蓑衣一类的东西。这是当时给牛御寒用的,人们称它为“牛衣”。王章蜷缩在牛衣里,冷得浑身发抖。
王章以为自己快死了,哭泣着对妻子说:“我的病很重,连盖的被子都没有。看来我就要死去,我们就此诀
别吧!”妻子听了怒气冲冲地斥责他说:“仲卿!你倒是说说,京师朝廷中的那班贵人,他们的学问谁及得
上你?现在你贫病交迫,不自己发奋,振作精神,却反而哭泣,多没出息呀!”王章听了这席话,不禁暗自
惭愧。病愈后,他发奋读书,终于成了有用之才。
贫贱不移夫妇真情,激励了不少志士仁人,奋发图强,骚人墨客竞相吟唱。五代刘兼《中春登楼》
诗:“王章莫耻牛衣泪,潘岳休惊鹤鬓霜”。宋陆游《和范待制秋兴》:“一生不作牛衣泣,万事从渠马耳
风”。清归庄《庚辰生日》诗:“从今莫堕牛衣泪,策马长途日月新”。
著名文学家陈寅恪教授在“文革”中尽管已是双目失明、右腿跌折、卧病在床的古稀老人,仍在劫难
逃,被迫频频作“交待”、挨批斗,终于1969年11月在广州含冤逝世。逝前,他以夫人的口气,为他自己
写下了一副挽联:“涕泣对牛衣,卌载都成断肠史;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涕泣对牛衣”,一语
双关,既引《牛衣对泣》之典故,又合身处“牛棚”之现实。“卌”(音戏,即四十)言夫妻共同生活四十二
载之约数。“废残难豹隐”,用“豹隐”之典故,取藏而避害之意,表明自己以“废残”之躯仍难免挨斗。
全联沉痛、悲痛至极,工整、巧妙至极。
江苏兴化李审言先生夫妇也有过一段“牛衣对泣”的经历:光绪二十一年(1895)至光绪二十二年
(1896)间,审公与孺人赵云珠侨居盐城秦南仓,为疾病所缠,医疗和药品均缺乏,病势沉重,当时与妻
赵孺人流涕诀别,并对说王章故事。孺人回:“秦南仓人谁逾君者,乃亦涕泣,又何鄙也”(《李审言文集
·媿生丛录卷五》)!审公破涕为笑,病情逐渐缓解,“呻吟之中,不废观书,虽至饔殄靠匮,此志未
辍”(《李审言文集·媿生丛录·自序》)。先生篝灯夜读,孺人辄“握针管为儿辈补纫衣履,偎坐其
侧”(《自序》),伴公读书,使公学有所成,承扬州学派之学,终成江淮选学大师、东南大学国文系国学
教授,与陈恒、鲁迅、胡适等同为中央研究院特约著述员(相当于今天的中科院院士)。赵孺人不幸于光
绪三十四年(1908)四月病故,审公“丧此良耦,居常悒悒”,经常想到赵“孺人之明慧”,深责自己痴迷
于读书著述,“以余生于世,视孺人为有媿也”,故将其记述清末民初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的文史资料笔
记,命名为“《媿生丛录》”。
(选自智慧城http://www.zhc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