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盐文化公园
霸王别姬之梅兰芳的戏
作者:梅之韵 @ 2001-02-06
霸王别姬之梅兰芳的戏
梅之韵
梅兰芳,生于1894年10月22日,名澜,字畹华。祖父梅巧玲,曾掌四喜班(著名的四大徽班之
一),并名列“同光十三绝”(同治、光绪年间十三位著名的京昆艺人)中。伯父梅雨田,著名琴师,长期
与京剧大师谭鑫培合作。梅兰芳本人的开蒙老师是吴菱仙(吴永明),并随姑父秦稚芬学习花旦戏,随茹
莱卿学习武戏,这期间练就了扎实的幼功,也为他后来独创的花衫行当打下了基础。然而,真正对梅兰芳
有巨大影响的是谊属师友之间的王瑶卿。王瑶卿本人也是著名的青衣,但他注重表演,首先改进了青衣只
重唱工,不重做工的弊端,对青衣花旦泾渭的藩篱有所突破。王老先生“文武昆乱不挡”(昆指昆曲,而京
剧又称乱弹)的表演才能也令梅兰芳钦佩不已。对于以梅兰芳为首的四大名旦,王瑶卿有一字评“梅兰芳的
像,陈砚秋的唱,尚小云的棒,荀慧生的浪”。“像”之一字,用来评梅先生真的是绝妙。梅先生的戏,唱
念做打自然都是好的,但尤其难得的是那种气度和韵味,也就是王老先生所谓的“像”字。在笔者看来,所
谓“像”,就是在舞台上的一种姿态,一举手、一投足,皆可入画。这种功夫半是天赋,半是苦练。
梅先生的代表作很多,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宇宙锋》、《穆桂英挂帅》。《霸王别
姬》将另有专文介绍,其余的三部戏小龙儿想略作点评。
《贵妃醉酒》,原戏何人所编、何人初演已不可考。此戏原本就是一出唱念并重,且舞蹈性很强的
戏,但由于一般人演来会太过注重其做工表情,容易误入淫荡一路。但梅先生的“醉酒”却是不同一般,而
且随其本人的艺术修养的逐步加深,常演常新。最著名的莫过于其中的“卧鱼”的身段的改变了。原戏中有
三个“卧鱼”的身段,一般艺人主要是拿它来炫技,显示自己的腰腿功夫。反观梅先生,从最初的照做,到
稍后的感到动作重复而删去一个,再到最后的在“卧鱼”的基础上加上了嗅花的意思。终于由不知所云
的“卧鱼”成就了美仑美奂的“醉妃赏花图”。
《宇宙锋》,讲的是秦二世看中奸臣赵高之女赵艳容,赵女誓死不从,靠装疯的方法逃过此劫,并有
力地嘲讽辱骂了昏君奸父。这本是一出唱工戏,没什么做工,更谈不上表情了。但这却是梅先生最花功夫
的一出戏,也是梅先生自己觉得最过戏瘾的一出戏。这出戏的好处,亦是难处在于:演员演的赵女本身也
是在演戏。所以,要把握自己和自己演的角色两种不同的演戏的分寸就尤为重要和困难了。而且,在笔者
看来,当环境已经到了可以把人逼疯的时候,一个清醒而痛苦的装疯者,会用一种最酣畅淋漓的方式,来
表达这种最真实的痛苦,并在观众、在局外人心灵上造成强烈的冲击。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充满了戏剧张
力的情形。《宇宙锋》就是这样一出痛苦得叫人发疯,却又充满了疯狂的美丽的戏。
《穆桂英挂帅》是梅先生晚年的代表剧目,这一时期,他的嗓音条件和身体条件虽然已不如年轻时,
但是他的艺术修养却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出戏的故事想必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梅先生早年曾排
演过《穆柯寨》,扮演过年轻时的穆桂英,而在1959年,65岁的梅兰芳先生,决定在国庆十周年时排演
移植自豫剧的《穆桂英挂帅》。戏中第五场“接印”是全剧的精华。本来,这出戏中的穆桂英基本上是以青
衣应工的,但为了表现在是否要接印的问题上,穆桂英强烈的思想斗争,梅先生大胆的在其中用了武生的
锣鼓套子“九锤半”,以此为伴奏,有一段“捧印独舞”。这其中只有四句唱:一家人闻边报雄心振奋,穆桂
英挂帅印再度出征,二十年抛甲胄未临战阵,难道我竟无有为国为民一片忠心。这一段突破传统的表演完
美地表现了穆桂英从兴奋激动到对自己久疏战阵的忧虑,再到一转念豪情顿生的心理过程。直到穆桂英唱
出“我不领兵谁领兵,我不挂帅谁挂帅”时,虽仍是典型的青衣打扮,梳大头、穿兰花帔,但俨然已是英气
勃发的妫画将军了,是“丁香结子芙蓉绦,不系明珠系宝刀”了。
最后想说的是,京剧是一门极美丽的艺术,很希望大家都能感受到这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