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米 舒 @ 2001-02-07
谈谈散文
米 舒
春节前参加上海文艺出版社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会上陈保平先生谈了出版情况,他说散文集中数秦牧
的《艺海拾贝》是长年畅销书,我觉得这事很可引起出版界同行与作家们探讨一下。
中国现代的散文,流派纷呈,风格各异,胡适、鲁迅、林语堂、周作人、梁实秋、王了一、丰子恺到
刘白羽、秦牧、杨朔,应该各有各的面目。有时我会把这些散文大家的作品重读一遍,发现他们中不少人
写抒情散文之外,还写点知识性散文,就是游记类散文中也夹杂着历史沧桑的余韵,我们文坛至今畅销的
《艺海拾贝》、《燕山夜话》与后来的《文化苦旅》,不正是如此吗?通过散文写历史的教训,总结古人
的遭遇,给人一点新的史科和一点知识,这对读者来说,无异是开了眼界。韩愈、欧阳修、苏东坡的散文
可以说已先开了这样的风气。而我们今天的散文,有些作者喜欢写自己的生活感受,比如写子女,比如写
爱人,或抒发自己的情怀,或谈个人观感,写这类题材也无不可,问题是一个人写、两个人写,没关系,
有几百位散文作者都在写这类生活琐事,是否会令读者生厌呢?其实,写个人生活的散文,大概还需要作
者有点名气,文字有点技巧,如梁实秋写个人生活的散文,就有人买。总之,写个人感受的散文,写得稍
平常些,就不如文史小品、知识小品的散文耐读。自己出本书留个纪念,这也不妨!要让读者掏钱买你的
书,把你的书珍藏起来,还得掂掂你书中的份量,不少散文集出版后成了滞销书,搁在书店书架上愣神,
就成为不愉快的事了。
看来习惯于写个人感受的散文作者要换换思路,让你的文章令读者读了真的有所得,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