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工场
浦玉生著《创新思维》续一
作者:浦玉生 @ 2006-04-02
缺点逆用法 (浦玉生)
缺点逆用法,它是在列举事物缺点的基础上,从缺点的有用性、启发性出发,通过发散思维,巧妙
地利用事物存在的缺点及其产生原因,发明创造出另一种新技术的创造性思维方法。也有人管这种
方法叫“以毒攻毒法”。大千世界,无论是日月星辰、风火雷电,还是金银铜铁,草木砖石,从宏观
世界到微观世界的每一项研究对象,不论人们把它想象得如何完善,客观上它都存在着不可克服的
缺点。关键要善于直接利用某些缺点,做到“变害为利”例如,国外某造纸公司有一次在制造书写纸
时,因配方有误,书写时纸张渗水、质量低劣,售出后全部被顾客退回。有个董事拿一些废纸回
家,想研究补救的办法。由于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便随手用这种废纸揩擦,墨水很快就被吸干
了。这个董事由此得到启发:把废纸做为吸墨水纸出售,结果,“废纸”反而成了一种新产品,受到
用户的欢迎。美国的比尔·斯托特发明用钟控制锅炉的新技术,也是缺点逆用法的结果。当时,斯
托特正在明苏达州读书,为了不支付房租,他就替房东管烧暖气的锅炉。烧锅炉工作是件苦差事,
每天早晨4点钟就要被闹钟吵醒、起床,然后还得跑到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去把锅炉的炉门打
开,这样,炉火才会旺起来,整座房子才能有暖气。炉门不能自动打开,这是锅炉取暖设备的一大
缺陷。他运用缺点逆用法所产生的发散思维,不去考虑对锅炉本身应如何革新改进,而是考虑用什
么办法炉门到时候就能自动打开。起初,他曾设想出用一根绳子,一端拴在锅炉门的开关上,另一
端拴在自己卧室的窗杆上,待每天早上打开炉门的时候一到,只要闹钟一响,就可以在床上拉拉绳
子,锅炉的门就打开了。可是他的这一设想实行的结果失败了,绳子没用多久就被拉断了。他每天
还得老早起床去打开炉门,他继续思考又想出了一个新主意,这就是晚上把闹钟放在地下室的锅炉
附近,在闹钟发条钮上支起一根木棍,木棍的一端系着一根连接炉门的绳子,钟铃响时,随着发条
钮的转动,使木棍象一根杠杆一样把锅炉门自动打开。斯托特这一新的设想,经过试验被证明是可
行的。
废物利用法
废物是一个含义极为广泛的概念,它既包括工农业生产过程中得出来的废旧物品,也包括工业生产
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废气、废水等无用的物质。废物利用法就是着眼于废物的有用性,通过人们的创
造性思维,“变废为宝”,甚至点石成金。美国大富豪辛普洛特起初靠养猪谋生,50年代他专门生
产冻炸土豆条,很受欢迎。后来,辛普洛特发现经过炸土豆条的精选工序每个土豆大的约只有一半
得到利用,剩下的通常都被扔到河里。为什么不能把土豆的剩余部分再加以利用呢?辛普洛特把这
些土豆的剩余部分拌上谷物用来做牲口饲料,单是用土豆皮就饲养了十五万头牛。1973年底石
油危机发生了,用代用能源代替石油是形势的需要。辛普洛特及时用土豆来制造以酒精为基础的燃
料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可以提高辛烷的燃烧值和降低汽油的污染程度,很受用户欢迎。为了做到物
尽其用,辛普洛特又用土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含糖量丰富的废水来灌溉农田,还把牛粪收集起来,
作为沼气发电厂的用料。辛普洛特利用土豆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他每年出售15亿磅经过加工
的土豆,取得12亿美元的巨额利润。辛普洛特在总结自己一生走过的创业历程时说:“我一生遵
循两条简单而又明确的准则,一是从大处着想,二是绝不浪费财物。”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废物利
用的思想呢?笔者认为:一是需要做废物利用的有心人。塔斯克就是时时处处注意怎样利用废物的
人。当美国经历了近200年风化的自由女神铜像翻新后,现场堆放着约200余吨废料,既不能
就地焚化,也不能挖坑深埋,难以处理,塔斯克自告奋勇地承包了这种苦差使,他巧妙地把这些废
料分成为:铜皮类;铅铝类;水泥类;朽木类等等。然后,他利用废铜皮改铸成纪念章,把废铅和
废铝加工制作成纪念尺,把水泥块整理成小石碑,将朽木的泥巴加工后装在玲珑透明的盒子里,结
果这些废料很快变成了新的工艺品和纪念物,塔斯克大获其利。二是要从不显眼的废物抓起。正因
为小,它有着简单易行、收效快的特点。比如日本有一种小孩玩具,叫做呼拉圈。这种玩具是一种
聚乙烯树脂制造的,直径为一米左右的圆圈,小孩子把它放在腰间转着玩。这种游戏曾经很流行,
但流行了一阵子就衰落了。这样,呼拉圈大批积压,连白送人也不要,怎么办呢?有人真想出了好
办法,他大量购进十分便宜的呼拉圈,把它一切两半,用做目前农村流行的塑料簿膜覆盖的顶棚支
架。过去这些顶棚支架是用竹子一类东西做成的,即把竹子一类的东西弯成半圆插入土壤里,再在
竹子上铺放塑料簿膜。由于聚乙烯树脂制成的管子在土壤中具有经久耐用、不腐烂的优点,所以把
呼拉圈一切两半,就成了物美价廉的全新商品。
系统思考法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它的特征主
要表现在:第一,系统都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第二,系统的各个要素之
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第三,系统具有一定的特征和功能行为;第四,系统总是存在于一
定的环境之中,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等等。系统思考法是将客观事物作为一
个系统来思考的方法,它是现代科学思维重要的方法之一。我国古代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运用系
统的思维方法而设计与构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项主体工程和120多
个附属渠堰工程组合而成。位于江中的鱼嘴犹如一把利剑,将岷江一分为二,让靠近内江的水直泻
宝瓶口,流灌川西平原,而宝瓶口又迫使岷江之水由西向东穿山而过,排洪、防旱;飞沙堰使内江
之水平时逼进宝瓶口,洪水时溢过堰顶回流入外口,避免内江灌溉受灾,三大主体工程同120多个
附属渠堰工程既分工又合作,各自发挥独特作用,使整个工程具有调节水势、灌溉良田、飞水防
洪、飞沙防涝的多种功能,达到了变水患为水利,造福人民,发展生产,调节生态平衡的总目的,
堪称系统工程的杰作。系统思考在运用时要注意下列两个问题:第一,在思考问题时,要将可能的
几种情况和方法,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第二,在进行系统思考时,不仅要将思考的各要素作
为整体来思考,而且要将系统内的各要素进行最优化的组合。北京大钟寺有口大钟,它造于明代永
乐年间,几百年来,人们作出许多测定,包括体积、重量和成份等。以重量来说,有说是42吨,有
说是53吨。我国声学家用精密超声声速仪精确测定大钟各处厚度,计算出实际重要为46.5吨。经化
验分析,大钟含铜为80.54%,锡16.4%,铅1.12%和少量其它金属。这口钟的含金属结构比例合
适,使钟经得起重敲,被认为属于造钟的最佳比例。
发散思考法
发散思考要求对思考对象一开始就作360度的普遍扫描,穷尽其一切可能性与联系性,避免误区和
盲点,然后加以分析、比较、择优,最后由发散到集中,得出正确结论,选择最佳方案。国外对驾
驶员考试曾出现这样一个题目:“在一条公路中间,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条狗,眼看就要压到
他们了,试问,你是压人还是压狗?”如应试者说:“当然是压狗。”那这个受试者的回答就是错误
的。因为他不善于发散思维。这个题目的正确答案是:“紧急刹车”。发散思维就是告诉人们不要局
限在一种思路上,而要多动脑筋,在多种办法中寻找最佳解决办法。以砖的用途为例。一些使用发
散思维的人讲到砖的用途时,只是提到砖可以盖房子、砌墙、搭灶、铺路等。虽然有时还可讲到其
它一些用途,但大多离不开“建筑材料”这一类。而一个发散思维很强的人,则可讲出更多的用途,
如:可当作锤子砸铁钉,铸武器自卫,叠起来当凳子使,磨碎后掺进水泥当颜料,还可用来压住帐
蓬或薄膜的边缘,可以压纸、吊线、当直尺,在水泥地上当笔使等。古今中外有不少运用发散思维
法取得成功的战例。1945年4月的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
德军沿柏林方向构筑了三条防御地带,动用了85个师的兵力,计100万人左右,其中有4个坦克师,
10个摩托化师,1500辆坦克,10400门大炮,妄图把苏军阻挡在奥德河一线,以保卫柏林。苏军的
战役企图是彻底歼灭德军防御集团,夺取希特勒的老巢,迫使德国投降,并推进到易北河一带。苏
军统帅朱可夫元帅面对重兵压境的严峻形势,在广阔而积极的发散思维指导下,想出了一条常人难
以想象的奇谋妙计。他决定苏军在黎明前发动进攻。他立即组织了140部探照灯,加上成批坦克与
卡车的车灯同时打开,总共有1000多亿度电光集中射向德军阵地,照射得敌人眼花目眩,昏头转
向,惊恐万分,不知苏军是什么新式武器,接着数千门大炮、迫击炮、卡秋莎火箭炮向德军阵地猛
烈射击;同时苏军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协同作战,展开冲击。德军来不及招架还击,在一片惊恐
慌乱中,苏军顺利地通过了德军的坚固防线。试想如果朱可夫元帅不是穷尽其一切可能的发散思
维,怎么会想到利用极为普通的照明灯具,充当神奇的制敌武器,成功地导演了一场有声有色的心
理战术。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发散思维呢?丰富知识是发散思维的翅膀,因为没有知识,对某一事
物不了解,那就不可能有能力发散思维。
模糊思维法
模糊思维是与精确思维相对立的,但是模糊思维现象并非含混不清,更不是抛开逻辑,放弃精确,
而是辩证思维,以达到模糊与精确相统一,逻辑与非逻辑相结合,使之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社会
生活中有些问题还非使用模糊思维不可。有人用一只大木笼,装了一只鹿,一只獐,送给王元泽的
父亲(王安石)。这时王元泽还是个小孩子。送东西的人问王元泽:“你看,这笼子里哪是鹿?哪是
獐?”王元泽不识獐,也不识鹿。他想了一下就回答说:“鹿旁边的是獐,獐旁边的是鹿。”大家听了
都拍手叫好。王元泽的回答好就好在不明确,好在含糊其词。这就是模糊思维法。生活中确实具有
很大的迂回空间和伸缩弹性。公安机关捉拿凶手的通辑令就只能模糊而不便十分精确。如肖××,
男,24岁,高个子身材,上体微弓,圆脸,高鼻,皮肤粗黑,操湖北口音,爱穿牛仔服旅游鞋,好
饮酒吸烟等。这样,人们可以根据外表特征,加上外部表情,与内心活动、反常疑点,予以推理、
判断。如果公布一大堆十分精确具体的数字,全部定量化,反使人模糊不清。比如,身高1.76米,
体重70公斤,胸围1.4米,脸圆半径5.5分米,上体微弓20度,操正宗湖北口音,××型牛仔服,喜
抽三五牌香烟,酒量0.5公斤。尽管如此定量精确,恐怕带着电子计算机和雷达也难认准缉拿凶
犯。本世纪60年代,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创立了模糊数学,使人类的认识工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
领域。实践证明在某些事物的分析、认识上,过份精确反而模糊,适当模糊反而精确,只要使模糊
与精确互相补充,就能达到对客观事物较为全面的把握与认识。